解州关帝庙
运城市盐湖区解
小雨转阴23~13°C
天气网讯,广东虽然不是我国地震多发省份,但也不乏有地震发生,尤其一些地方地震是比较频繁的,例如广东河源,今年来就发生了几次地震。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地震最新消息,今天(8日)05时15分广东河源发生4.5级地震,广州等震感明显。那么,到底为什么河源地震频发?一起来了解。
广东河源4.5级地震广州震感明显
广东地震
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:03月08日05时15分在广东河源市东源县(北纬23.84度,东经114.52度)发生4.5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千米。
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,此次震中位于新丰江水库,距河源市区21公里,距广州市150公里。地震造成当地震感强烈,广州、深圳等地有感,无破坏发生。
为什么河源地震频发?
广东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,是华南地区地震相对活跃的省份。
研究表明,在广东陆地及其沿海存在一系列强震断裂构造,如著名的滨海断裂带、河源邵武断裂、从化断裂、广州瘦狗岭断裂等。珠江口、粤闽交界、粤桂琼交界区域都存在潜在强震震源构造,全省18个沿海地级市大都位于地震活动相对活跃的区域。
2023年广东河源地震汇总:
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:02月11日14时35分在广东河源市源城区(有感)(北纬23.76度,东经114.63度)发生2.8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千米。
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:02月11日10时41分在广东河源市源城区(北纬23.76度,东经114.64度)发生4.3级地震,震源深度11千米。
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:01月12日08时24分在广东河源市东源县(北纬23.84度,东经114.51度)发生2.9级地震,震源深度9千米。
地震怎么办?
避震
假如你在卧室
千万别钻床底下。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,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,包括床沿下,坚固家具下,内墙墙根、墙角等开间小的地方。以前人们认为钻到床底下最安全,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,并非最佳的躲藏之处。
躲开头上悬挂物。要选择上面没有悬挂物、附近没有电源插头的地方躲避,以防悬挂物落下被砸伤及电源线着火。
不进衣柜躲藏。唐山大地震时,有人钻进衣柜躲藏,几天后被救援队发现时,人是完好的,但因窒息死亡了。
假如你在客厅
把客厅当成转移地带。客厅宽敞明亮,可以作为地震中的安全转移地带。很多人习惯将逃生用具锁在柜子里,一旦用时却发挥不了作用。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,方便各个房间的人使用。
假如你在卫生间
此处最安全。如果地震发生时,你恰好在卫生间,那么你的生存几率要大很多。地震时,尺度越小的房间越安全。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,房顶坠落物少,相对更安全。
水源很重要。守着水源是卫生间的一大优势,唐山大地震中,有人靠水维持了很长时间。
莫要扎堆。都知道卫生间最安全,但地震发生时,切莫全家人都一起躲进卫生间,分散躲藏可以增加生存几率。因为,地震时哪里最安全并不确定,只是相对安全,人员分散躲藏意味着总有人在外面,以在震后及时展开救援。
据地震台网发布关于印尼地震最新消息,今天(2日)13时01分,印尼的西巴布亚省近海发生5.9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千米。印尼处在全球最活跃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,为是世界上火山、地震最频繁的地区之一。印尼曾经发生过非常严重的地震海啸。
2021-08-03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地震最新消息今天(2日):11时28分千岛群岛发生5.0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千米。千岛群岛是位于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与日本北海道岛之间。因为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,所以火山、地震非常多,其中,地震平均三天一次。
2021-08-03据中国地震台网最新消息今天(31日)发布:凌晨1时10分秘鲁发生6.3级地震,震源深度30千米。有网友分析,可能会造成震中附近轻度破坏性影响,不过震中离附近一座大城市还是有一定距离,所以对应该不会有破坏性影响。还有网友表示有震感。
2021-08-04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关于西藏地震最新消息:今天(29日)14时42分西藏那曲聂荣县发生3.8级地震,震源深度为10千米。有网友表示没有感觉。西藏是我国地震高发区之一,尤其那曲市地震比较频繁,大家一定要了解相关的防震和逃生知识哦。
2021-08-04据中国地震台网最新消息,今天(13日)12时21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5.8级地震,震源深度8千米。据专业人士称,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高原无人区,周边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336米。该地震距离5月22日7.4级地震73公里。因为属于人口稀少区域,不会造成破坏性影响。
2021-08-16据中国地震台网8月14日发布的地震消息,海地地区于14日20时29分发生7.3级地震。该地震级别属于大地震级别,而又因为震中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,且建筑无抗震设防能力,所以造成重大伤亡损失。据当地民防局消息,截至目前,海地地震已致1297死至少5700人受伤。其中,南部灾区13000多所房屋被摧毁!
2021-08-17